晶振的發展現狀和遠景
第一期間:1990-1999年,技能從不老練走向老練,質量從不安穩走向安穩,歸于學習前進期間,向日本向臺灣向美國學習,只需比咱們強咱們就學習,那個期間國內出產公司底子不注重品牌推行,錯失良機;
第二期間:2000-2004年,歸于迅速開展期間,人才爆炸,工程師滿天飛,只要你有錢,就能上一條出產線,就能賺到錢。全體質量水平跟著工業規模化進一步得到前進,但已是魚龍混雜。這個期間各個公司忙于擴大再出產,添加品種,搞產能競賽,搞報價競賽,即是不搞品牌推行,只需能掙錢就行,不論未來,覺得國際的需求總量將會持續前進,結果國際各地幾乎沒有咱們中國的品牌,多么可悲啊,國際工廠無品牌。
第三期間:2005-2009年,供大于求,贏利難求,便宜殘次原資料成搶手貨,出產中偷工減料。橫豎呈現了只需能省錢,能掙錢,不論商品質量的工廠,把中國人的負面特長表現的酣暢淋漓,一起,出產中的二等品成搶手貨,所有這些商品都已進入了商場,請問咱們的客戶你們是不是曾經遭到損傷。今天咱們終于嘗到了公司家短視的后果,產能大,贏利低,無自個的品牌商場,商場需求開端動搖,質量安穩性遭到影響。咱們閱歷了二十年的開展,賺取了一灘子閑置的設備,儲備資金沒有,品牌沒有。
第四期間:2010年今后,應當進入品牌年代。咱們也許知道,二戰完畢后,日本國內也是滿目瘡痍,百廢待興,也許是日本民族的天分,他們聽進了美國人的一句勸告:你們的將來是靠商品質量走向國際。如今天本現已開展成國家。
品牌,而咱們呢,咱們的國家品牌是啥,咱們這些做實業的該負啥職責呢?品牌年代也分三類:一類是注重質量,不注重辦理質量的,像蒙牛奶業,昨日輝煌,今天舉步危艱;一類是打著質量最佳報價最低,所謂的物美價廉旗幟,既不注重質量又不注重辦理質量的,只注重掙錢的。像三鹿集團,遭人咒罵;一類是既注重質量,又注重辦理質量,更注重怎樣前進自個商品的公司,只有這么的公司創造出的品牌最值得信任,最安全,像日本松下。只要商場是質競賽的商場,才是最老練的商場。